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

作者:阅读次数:日期:2016年12月08日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

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各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各单位: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已经2016年第22次党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

附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共宁夏大学委员会

2016128

附件: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集中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学科和重点专业,把宁夏大学办成西部一流大学”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有特色学科,不断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就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围绕建设西部一流大学,支撑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遵循学科发展规律,着力破解学科基础和实力相对薄弱、优势特色不明显、各要素统筹发展不够等问题,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加大支持力度,落实主体责任,深化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内在活力,着力推进学科方向凝练,以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科团队、学科平台、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等学科要素协同创新、集成发展。通过10年左右的持续建设,学科内涵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整体水平大幅提升,若干优势特色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一批基础厚实、实力较强的学科达到西部一流水平。

二、基本原则

深化认识,久久为功。充分认识学科建设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研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等关键领域的基础性地位、龙头作用和不可替代性。树立久久为功的理念,持之以恒抓好学科建设。

统筹规划,特色发展。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学科现状,科学确定学科建设总体任务,明确各类学科发展重点,引导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科找准主攻方向,凝练和培育学科特色,形成学科优势。

改革驱动,激发活力。深入推进学科团队、资源配置、管理体制、激励约束机制、评价体系等关键领域综合改革,落实学科建设主体责任,激发和释放学科创新活力,增强学科可持续发展能力。

强化考核,滚动支持。强化目标管理,突出建设效,构建完善的学科评价体系,建立重点建设学科滚动淘汰和学科建设支持力度动态调整机制,开放竞争、择优支持,变选马为赛马,克服身份固化、竞争缺失和重复建设。

加大投入,精准施策。积极争取学科建设各方资源,持续加大投入。根据学科不同类型、学术水平,发展潜力、目标预期等相关情况,确定实施相应的学科建设项目,增强学科建设投入的针对性、精准性,促进学科实力有效提升。

三、目标与任务

瞄准国家和自治区重大发展战略需求,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科发展现状,分类设置目标,明确重点任务,优化资源配置,实施优势特色学科争先计划、应用学科提升计划、骨干基础学科支撑计划和新兴交叉学科培育计划,彰显学科特色,提升学科整体水平。

(一)优势特色学科争先计划

支持范围:面向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围绕农业1+4”主导产业、工业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结合学科评估结果,遴选910个一级学科(或领域),分A4个学科)、B56个学科)两类进行重点建设。

建设目标:A类优势特色学科:到2025年,4个学科位列全国前10名或前20%,进入国内一流行列;其中2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B类优势特色学科:到2025年,5个学科位列西部高校前5名或前20%,进入西部一流行列。产出一批有重大影响的知识创新成果、破解产业发展瓶颈的技术创新成果以及为自治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的应用研究成果。

重点任务:狠下决心调整、凝练学科方向,强化入主流提水平、创特色A类优势特色学科要引进培养若干高端领军人才,学科团队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80%以上;承担一批国家和地区重大项目,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B类优势学科要引进培养若干学科领军人才,学科团队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75%以上;承担一批国家和区域重点领域攻关项目,产出一批有较高转化效益的科研成果。建设期内两类学科要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或高端智库建设上实现重大突破。获国家级科研奖35项、自治区重大科研奖励58

(二)应用学科提升计划

支持范围:以满足自治区农业提质增效和工业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中的重大科技需求为导向,遴选68个发展潜力大、学科评估结果较好的一级学科进行重点建设。

建设目标:2025年,6个以上学科位列西部高校前10名或前40%,为进入西部一流学科奠定坚实基础。产生、转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支持区域创新发展。

重点任务:主要学科方向与产业发展需求结合更加紧密。每个学科培养引进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12名,学科团队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75%以上,在形成相关行业企业专家深度参与的学科团队上实现新的突破。承担一批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与相关产业骨干企业联合建立工程研发平台、协同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新增23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

(三)骨干基础学科支撑计划

支持范围:以高质量学术成果产出为基础,以为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一流通识教育支撑、为应用类学科提供学理支持、促进区域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导向,遴选68个一级学科进行重点建设。

建设目标:2025年,6个以上学科位列西部高校前10名或前40%,具备冲击西部一流学科的潜力。为构建宽厚知识体系的本科生通识教育提供有力支撑,引领自治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提升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和研究能力,引领自治区基础教育快速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产出一批精品力作。

重点任务:每个学科培养引进有一定学术影响的学科带头12名,学科团队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大幅提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数量稳步提升。在学科主要方向上形成明显的比较优势,构建支撑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通识教育体系。哲学社会科学类基础性学科在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理科类基础性学科与应用性学科深度融合,对相关应用学科发展的支撑能力大幅提升。获2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四)新兴交叉学科培育计划

瞄准自治区光伏产业发展和建设西部地区新材料产业基地的需求,整合相关学科资源,凝练特色方向,逐步培育材料领域新兴学科。把握好现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同步发展的历史机遇,整合信息学科资源,建设宁夏大数据与云计算协同创新中心,加强协同创新,逐步形成信息科学领域的交叉学科。坚持“问题导向”,鼓励人文社科类学科之间及人文社科类学科与自然科学类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科学分析部分实力较弱学科发展实际和特点,找准短板,精准施策,有针对性地加强建设,注重发挥特长,强化特色,提振自信,增强发展潜力和能力。

四、改革措施

(一)完善学科管理体制

1.完善学科管理体系。建立学校顶层设计、教学科研单位主抓、学科带头(负责)人具体落实的三级管理体系,明确各层级管理责、权、利。学校层面做好学科建设整体规划、阶段目标、投入保障、考核评价等环节的工作。教学科研单位是推进学科建设工作的主体,教学科研单位领导班子要对本单位学科建设负主体责任。要科学规划本单位各学科的发展目标、任务,明确推进学科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学科带头人、学科方向负责人主要是组织学科成员按时、保质完成学科建设任务,协调解决学科建设中的学术难题与争议。

2.建立学科建设常态化运行机制。完善规章制度,修订《宁夏大学学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宁夏大学学科带头人、学科方向负责人遴选及管理办法》,着力提升学科建设管理水平。通过制定不同阶段学科建设规划,分解年度学科建设任务,落实年度学科建设经费,加强过程管理,完善评价体系,实施学科带头人、学科方向负责人岗位责任制等,着力构建学科建设常态化运行机制。

(二)改革学科人才汇聚机制

3.明确教学科研人员学科归属。在充分尊重教学科研人员个人意愿的前提下,教学科研人员原则上归属到其主要研究领域的某一个一级学科。教学科研单位要在定编定岗、分类评聘时充分考虑学科发展,鼓励有条件的教学科研单位按学科定岗、聘任,进一步明确学科成员在学科中的角色定位和学术使命,促进教学科研人员研究成果在学科方向上形成有效积累。为鼓励学科交叉与合作,确属交叉学科的成果可按“学科归属度”拆分在多个学科、单位。

4.打造高水平学科团队。汇聚学科优秀人才,重点建设学科要用足用好高端人才“特聘岗位”,实行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梯队后备人选精准化支持,高层次人才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等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政策,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学科带头人队伍。教学科研单位负责人、学科带头人要切实承担起学科团队建设的重任。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组建结构合理、规模适当的高水平学科团队。要通过组织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开展国内外访学研修、参加高水平学术交流等措施,加强中青年学科骨干培养,快速提升学科团队整体水平。学校在开展学科评价、教学科研单位领导班子考核、学科带头人岗位聘任中,要将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和高水平学科团队建设指标纳入刚性约束范畴。加大博士后工作投入力度,增加自筹经费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数量,充分发挥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培养引进高水平人才及支撑学科发展方面的独特作用。

(三)创新学科成果产出机制

5.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深化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好创新平台在汇聚队伍、承担项目、服务社会、支撑学科发展等方面的独特作用,着力加强创新平台内涵建设,提升创新平台层次水平。以科技重大专项、行业重大计划、地方重点研发任务以及企业重点攻关项目为载体,组建相关领域内相应层次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协同创新机制建设为重点,改革科学研究的组织模式,突破体制机制壁垒,推进科学研究从个体、封闭方式向流动、开放的方向转变;促进创新要素从孤立、分散的状态向汇聚、融合的方向转变,促进人才、学科、科研一体化发展,提升学科成果产出能力。

6.完善评价机制,促进科教融合。把科研对人才培养贡献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到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绩效评价体系中,促进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有机融合,协同发展。把科教融合作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大力推进学科基层组织和教学基层组织一体化建设。把国家级规划教材、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等高质量课程资源建设纳入到学科建设任务中,予以重点落实。

(四)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

7.步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明确培养目标,逐步完善以提高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以提升创新意识、职业能力、发展潜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完善导师负责制,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扩大博士生申请审核制试点范围。建立优秀生源奖励和内在激励机制。设立研究生创新及学术交流资助项目。逐步增加研究生“助研助教助管”岗位,完善工作机制。

8.建研究生招生计划动态调整机制。综合考虑学科特点、建设绩效,学位点生源情况以及导师(组)的师德、学术水平、科研能力、承担项目和培养质量等,统筹确定学位点导师研究生招生名额。完善研究生与导师互选机制。克服究生招生计划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五)加快学科建设国际化进程

9.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广度和深度。加大经费投入,大幅增加学术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优秀研究生赴国(境)外高水平机构访学交流机会。积极拓宽渠道,开展更高水平的国际联合培养。鼓励学科骨干与境内外大学、科研机构开展联合攻关,助推学科水平提升。重点支持相关学科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水平大学的务实合作,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开放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教学科研环境,增强对优秀外籍教师和高水平留学生的吸引力。

(六)创新学科评价、投入机制

10.加强学科建设绩效评价。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遵循客观、科学、全面、可行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科分类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坚持按年度开展重点学科建设达标情况评估。同时,要根据人才培养、特别是本科人才培养,学科水平、学科特色、创新质量、社会贡献力等实际情况,采取多元参与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11.优化学科资源配置。从2017年起,每年投入8000万元学科建设经费。将学科建设目标实现情况评估结果作为学校开展学科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实现学科建设成效与政策支持、高层次人才岗位、人员编制、科研用房、平台建设、学科建设经费等资源的配置挂钩,构建开放竞争机制,促进学科发展良性循环。

12.建立学科建设经费动态调整机制。对上一年度建设绩效考核突出的学科,在下一年度给予经费补助,额度不超过上年建设总经费的20%。对上一年度建设绩效考核不合格的学科,要依据任务完成情况,在下一年度按比例扣减相应建设经费。对连续两年绩效考核不合格的学科,要及时调整或中止支持。

(七)加强对学科建设工作的咨询、指导服务

13.充分发挥学校学术委员会对学术事务进行决策、评定、审议和咨询的作用。设立学科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依据学校学科实际,聘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担任学科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定期对学校学科建设规划、各学科发展规划、学科建设年度进展报告、重大学科建设项目等进行可行性论证、评价及咨询服务。积极营造公平、包容、和谐、文明的学科发展环境,大力弘扬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489号

邮编:750021   电话:0951-2061613